尽管美联储是将于本周召开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的绝对主角,但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对于全球市场也十分重要。自今年7月欧洲央行宣布将中期通胀目标设定为2%――这是近20年来欧洲央行首次上调通胀目标以来,欧洲央行有关货币政策的表态始终是“鸽”声嘹亮。
8月18日,欧元区公布的7月CPI同比上涨2.2%,为2018年以来最快增速,但欧洲央行多次强调,CPI上涨是暂时的。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在实现可持续的2%通胀目标之前不会加息。在此背景之下,美欧货币政策或持续分化。欧洲央行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超级货币宽松,以便为欧元区的经济复苏提供进一步的扶助。而美联储受困于经济反弹和通胀走高压力,或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扭转宽松的货币政策。
欧元区通胀走高
欧盟统计局公布多项经济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出现向好势头。除了欧元区第二季度经济初值按季升2%,按年升13.7%,两者均超出市场预期之外,6月失业率7.7%,低于市场预期的7.9%。不过,欧元区通胀数据“红灯”闪烁。根据欧洲央行(ECB)的经济展望,欧元区7月通胀率升至2.2%,11月可能达到3%。这不仅高于6月通胀数据,也超出市场预期及欧洲央行2%的目标。
对于欧元区通胀数据走高,欧洲央行一直强调,这个涨幅是暂时的。这种因为油价及税收上升等推高通胀的一次性因素,明年可能会消退。欧洲央行预测,通胀会在11月之后下滑,并在较长时间内低于欧洲央行的通胀目标。事实上,相对于通胀数据走高,欧洲央行更担心低通胀。欧洲央行执委会成员施纳贝尔近日表示,欧元区的通胀率仍有低于2%目标的风险。“今年欧元区通胀飙升仍被视为暂时现象。”施纳贝尔说,没有理由为了应对消费价格上涨而收紧政策。
施纳贝尔的表态与欧洲央行近来的表态一致:中期而言,欧元区通胀仍有低于央行2%目标的风险。从劳动力市场来看,欧元区的劳动力市场比同期美国和英国市场显得疲弱,后者工人涨薪的压力加大,因此,持续的通胀压力可能会让美联储和英国央行不得不更早地退出超级货币宽松政策,而欧洲央行却因此可以“慢行”。另外,德尔塔变异毒株持续肆虐,部分亚洲国家再度采取严格封锁防疫举措,可能会导致德国等国的出口下滑。如果作为欧元区经济“火车头”的德国经济再度转入疲弱,欧洲央行将不得不在刺激经济方面继续发力。
欧洲央行将维持货币宽松立场
根据7月欧洲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框架评估报告,欧洲央行在通胀问题上的容忍度高于美联储。在控制通胀率方面,欧洲央行宣布将中期通胀目标设定为2%,这是近20年来欧洲央行首次上调通胀目标,也显示欧洲央行维持货币宽松立场。拉加德强调,欧洲央行的新立场与美联储不同,该战略使欧洲央行能够在不利冲击期间采取特别有力的应对措施。
欧洲央行在最近召开最新政策制定会议后表示,将继续购买债券,并维持其深陷负数区间的利率,以尝试让欧元区经济摆脱持续的通胀乏力,而且准备容忍通胀适度且短暂地超出其目标。最新数据显示,6月和7月间,欧洲央行仍在持续大量购买债券。目前,德国等部分欧洲国家国债收益率仍旧处在负值领域。
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欧元区经济复苏的速度比美国要慢,且欧洲央行维持货币宽松的时间将更长。比较而言,在发达国家出于经济反弹和通胀走高的压力逐步退出货币刺激的“队伍”后,欧洲央行很可能是最后的那一拨。不过,欧洲央行内部在负利率和债券购买政策方面仍旧存在分歧。欧洲央行持续购买债券并维持深陷负数区间的利率的举动,遭到一些较“鹰”派政策制定者的批评。拉加德也曾承认,欧洲央行内部存在“微小分歧”。